365wm体育第32届“大连杯”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大赛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及大连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和大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大连市服装设计师协会承办,9月12日,大赛获奖结果揭晓。
据了解,本届赛事自今年5月31日启动以来,历时百余日,共计收到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的国内选手,以及来自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海外选手的近千份投稿。最终有来自6个国家和地区的30组作品从中脱颖而出进入决赛。
为确保公正性和权威性,大赛邀请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原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当岐先生担任主席,邀请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设计师、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会长李小燕,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设计师武学伟,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于泽正、周红、王培娜,国际著名设计师、古驰(Gucci)前首席设计师袴着淳一组成的大赛评委会,对参赛作品的设计、结构、工艺、面料运用等情况进行专业评选。
本届大赛首次设立“数字时尚奖”,并首次使用数字虚拟形式进行服装展示,旨在贴近当前服装设计趋势和社会关注热点,将时尚与科技相融合,鼓励设计师们积极探索数字技术在时尚设计中的应用,利用“虚实相融”的方式,引导设计师发挥创意与设计思维,发挥“大连杯”的趋势引领作用。
“大连杯”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大赛自1991年设立,是国内举办最早的服装专业赛事。历经31个春秋,汇聚来自国内外5万名青年设计师的创意与梦想,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设计师从决赛中脱颖而出。
本届“大连杯”以建设东北亚服装时尚之都为目标,挖掘、培养优秀青年服装设计师,吸引高质量服装设计人才集聚大连,加快提升设计水平,为大连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赋能。
今年大连服博会即将启幕,无论是众多大连优秀的青年设计师,还是我市本土的纺织服装企业都期望通过这场盛会向外界展示自身实力与创造力。纺织服装业作为我市传统产业,多年来培育了一批批专业人才,助推大连纺织服装业和时尚文化乘风而上,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目前,我市拥有纺织服装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10余所,每年输送专业人才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单从服装设计师的储备来讲,我们优于国内很多城市,这得益于多年来服装产业的沉淀和积累。”市服装设计师协会会长潘力说道。
纺织服装产业品牌化发展和数字化转型,也让院校毕业生获得了更多施展拳脚的机会。辽宁轻工职业学院纺织服装学院院长祖秀霞告诉记者,“以我们学校为例,每年为行业输送近500人,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加。”随着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企业更加注重在高等院校中选拔年轻人才。潘力表示,大连本土企业更加注重创新精神和市场眼光,这为很多设计师提供了成长发展的土壤。
“我市多数服装企业是由生产加工型起家,随着不断发展,其对制版师、设计师岗位的需求不断增加,更加青睐复合型人才,校企合作变得更加紧密。”
祖秀霞介绍说,很多企业与学校建立了“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学校有理论课学习,企业提供适合岗位,两者结合,相当于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专业人才。
这种“现代学徒制”,与传统的到企业实习不同,企业在此过程中配备相应师资力量,将核心案例和技术岗位需求提供给学校,以岗位作为纽带,让学校和企业在培训过程中找到契合点。
祖秀霞表示,“这等于给学生提前进行职业规划,毕业生对行业、岗位有深层次了解,将来根据个人特点再到合适的岗位工作。”
深化校企合作,给行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会。市服装设计师协会近年来致力于设计师人才的储备培养,通过服装设计师孵化平台,为企业、学校搭建平台。
“通过平台,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得到展示机会,不断学习交流、更快成长,培养更多优秀的设计人才。”潘力说道。
全市纺织服装产业持续壮大,让服装行业人才拥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让更多行业人才“留下来”?潘力、祖秀霞给出很有信心的回答。
祖秀霞说:“从学校的角度来说,未来肯定要继续对接纺织服装产业链,服务区域型经济,深化校企合作,通过合作让更多的企业家认可我们,并达成协同育人的目标,让更多优秀的人才能够留在大连,共同推进大连服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人才‘走出去’‘留下来’,这本身并不矛盾。多年来,‘大连杯’服装设计师大赛和十佳设计师评选等活动,培养出了很多从大连走向世界的知名设计师,他们对大连都非常有感情。同时,随着大连服装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也给留在大连的行业人才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坚定的信心。”潘力这样说道。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